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

第十八章 你絕對可以跟類固醇說再見


固醇類化合物簡介

固醇這種物質有其獨特的化學結構,這種結構的化學物質在動植物體內都扮演著維持生命力的重要作用,其含量雖低,但作用力卻很大,其中有很多種類被稱為荷爾蒙(Hormone,中國學界稱之為激素),人類已經從各種生物,包括動植物及真菌等體內分離出數百種不同化學分子結構的固醇類化合物。

 

膽固醇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固醇類化合物,膽固醇的前身及代謝物(代謝物有可能是好的,並非指廢棄物),在人體的生理上扮演重要角色。在血液中,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負責運送蛋白質。膽固醇若過高,會導致各種疾病,尤其是動脈硬化。人體內的固醇類荷爾蒙如雌性、雄性荷爾蒙、糖皮質素等的前身都是膽固醇。



 

常見的固醇類化合物

同化荷爾蒙:

可強化肌肉及骨骼之生長發育,它可以自然生成,也可以人工合成製造,運動員用來增強肌力的禁藥,就是一種人工合成荷爾蒙,使用後肌肉發達,爆發力強迭創佳績,但停用後,肌肉組織就會迅速萎縮鬆垮。

 

腎上腺皮質荷爾蒙即腎上腺皮質素,可分兩大類:

糖皮質荷爾蒙-可調節新陳代謝及免疫系統。科學家以可大量取得的植物固醇類化合物為母體,加入各種支鍵給予強化,成為比人體天然糖皮質荷爾蒙,效果更強數百倍的人工合成類固醇。一般人所指稱的「美國仙丹」類固醇就屬此範圍。「類」字有模仿合成的意涵。

 

礦物皮質荷爾蒙-協助維持血液量及控制腎臟排出電解質。

 

性荷爾蒙:

雄性雌性荷爾蒙都可強化第二性徵。男女幼年時,體內性荷爾蒙差異不大,但到了青春期,性荷爾蒙就大量分泌,在女性就促成乳房卵巢發育及月經等變化。

 

植物固醇:

含固醇類化合物是許多植物之所以有藥效的原因之一。人參皂苷即屬於固醇類化合物。
類固醇藥物的由來與適應症


正常人的腎上腺皮質,每天都會分泌一定量的固醇荷爾蒙,來維持體內正常的生理運作,如調節血醣、蛋白質、脂肪及電解質的代謝,它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荷爾蒙。「類」字在中文代表了類似,但不是真的。因此,類固醇的直接意涵就是:以人工合成方式,模仿製造出腎上腺皮質荷爾蒙,其藥效比人體內原來就有的天然荷爾蒙要強上數百倍。



西醫師認可的類固醇藥物適應症

l  內分泌失常:原發性或次發性腎上腺功能不全
急性腎上腺功能不全
先天性腎上腺增殖,非化膿性甲狀腺炎,與癌症有關之高血鈣症

 

l  風濕性疾病:

關節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急性或亞急性黏液囊炎(bursitis)、急性非特異性腱鞘炎(tenosynovitis)、乾癬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與肱上髁炎(epicondylitis)

 

l  膠原疾病(collagen disorders)

全身紅斑性狼瘡、急性風濕性心臟炎或全身性皮肌炎(dermatomyositispolymyositis)等。

 

l  皮膚疾病:

天疱瘡、嚴重的多形性紅斑、剝落性皮膚炎、疱疹樣大泡皮膚炎(bullous dematitis herpetiformis)、嚴重的乾癬、蕈狀肉芽腫(mycosis fungoides)、血管性水腫、蕁麻疹、嚴重脂漏性皮膚炎、接觸性或異位性皮膚炎。

 

l  過敏:

傳統療法無法控制的嚴重過敏情形,如血清病、藥物引起的過敏等。注射劑型可用於控制輸血所引起的蕁麻疹。

 

l  眼部疾病:

眼部的嚴重急慢性過敏與發炎,如過敏性結膜炎、角膜炎、過敏性角膜邊緣潰瘍、眼部帶狀庖疹、虹膜炎、虹膜睫狀體炎、擴散性後葡萄膜炎(diffuse posterior uveitis)及脈絡膜炎、脈絡膜視網膜炎、視神經炎、交感性眼炎(sympathetic ophthalmia)等。

 

l  呼吸道疾病:

類肉瘤病(sarcoidosis)、支氣管痙攣、鈹毒症(berylliosis)、吸入性肺炎、過敏性鼻炎等。

 

l  血液疾病:

成人的次發性血小板過低症、原發性血小板過低性紫斑症、紅血球母細胞缺乏症(erythroblastopenia, RBC anemia)、先天性發育不全性貧血(hypoplastic anemia)與自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長期使用類固醇的副作用
類固醇藥物若長期使用,副作用就難以避免,其副作用有如下各項,包括:

l  抵抗力降低:

因為類固醇會同時抑制「好」或「壞」的花生烯酸合成,使得PGE1PGE2都同步降低,在達到消炎的效果的同時,也降低了免疫反應,使發燒症狀不明顯,也會降低對感染的抵抗力,遮蔽了嚴重的感染危機,造成誤判病情已改善,其實卻更加嚴重。

 

l  脂肪分布的改變:

類固醇會導致代謝改變,使脂肪分布由四肢聚集至軀體,造成臉部、肩膀或腹部脂肪堆積,也就是「月亮臉、水牛肩」。

 

l  骨質疏鬆、肌肉無力,類固醇也是股骨壞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l  皮膚變薄、容易皮下瘀血。

l  高血壓、高血糖。

l  其他如腸胃道不適、粉刺、月經週期改變等,兒童長期使用類固醇會造成生長遲滯。

l  有可能會食慾增加,精神亢奮、躁動或是失眠。



濫用類固醇引發「醫源性免疫失調」


每一口吸入肺臟的空氣中,都充斥著數不清對人體有害的病毒、黴菌、細菌。這些微生物是否引發疾病,與人體的抵抗力有重大關係。


致病性病毒一旦進入人體,人體就啟動防禦機制,白血球開始作戰,這時人會產生一些不舒服的症狀,如發燒、肌肉酸痛、喉嚨痛等。經過34天,病毒被打敗了,淋巴球也產生了對抗這種病毒的抗體,下一次此病毒若再來偷襲,就不必動用到白血球參加作戰,上次戰爭所產生的抗體,就可以把病毒中和(殺死)掉。這就是免疫力。


人類一生中會遭受到無數次的病毒感染,絕大部分都是可以自癒的(Self limited),讓白血球有機會跟病毒作戰,白血球會越戰越勇,對抗病毒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好。


台灣由於診所遍布各地,看病方便,又有健保給付,民眾只要一感冒發燒,就火速去看醫生,要求趕快退燒,醫師要是不幫他立刻退燒,就責怪醫師醫術不佳,換家看。逼得醫師只好下猛藥,使用類固醇。


類固醇因為效果太好,讓人誤以為可藥到病除,因此被稱為「美國仙丹」。事實上,普通感冒發燒,類固醇如果用下去,就等於對白血球下了繳械令,叫它不必再抵抗殺敵了,不打仗就不會有發燒不舒服的反應,當然也就無從製造出抗體。


如果類固醇用得太頻繁,白血球形成養尊處優的壞習慣,懶得打仗,不常操兵不會打仗,當然也不會產生抗體,自癒能力就完全喪失了。


類固醇更常被用在過敏性疾病上,如異位性皮膚炎、氣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以及各種自體免疫疾病。類固醇使用的時機與劑量如果恰當,經常可以救命;但是,如果用得過於浮濫,例如拿來作為感冒退燒及感冒抗發炎之用,那就太超過了。

人體能發燒是件好事,表示白血球正在努力抵抗外敵,從而製造出抗體。類固醇用得越多,人的抵抗力就變得越差。再者,類固醇又容易使腸黏膜受損,造成腸漏症,更加重了過敏症狀,陷入惡性循環而噩夢連連。


類固醇固然可以緩解過敏的症狀,但如果使用的標準過於寬鬆,反而會陷入無法擺脫對類固醇的依賴。


免疫抑制劑
免疫抑制劑是一種生物製劑,就以治標來說,免疫抑制劑的確是罹患嚴重過敏或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莫大福音。見過不少嚴重乾癬、類風濕等患者,經風濕免疫科醫師給予過免疫抑制劑後,病情就得到極大的改善:痛苦減輕、生活品質獲改善。


免疫抑制劑的作用,顧名思義,就是抑制或降低患者失調過強的免疫反應。有嚴重過敏或自體免疫疾病者,抽血檢查他的IgGAMED,其中任何一種均有可能過高。


長時間(例如半年)使用免疫抑制劑,他的Ig就會漸漸降低。免疫抑制劑往好的方面來說,可以全面降低患者過強的免疫反應,同時它不像類固醇那樣,會引起許多副作用,如糖尿病、高血壓、青光眼。但它也有一個令人無法忽視的壞處,就是人的免疫反應被強制的全面壓抑下來後,有些人會對一些微生物的感染失去抵抗力。例如較容易感染到結核菌,在使用免疫抑制劑之前,醫師都會先向患者說明其利弊,並提醒患者遠離可能的感染源。


免疫抑制劑如果持續使用,在使用期間常可以維持沒有令人不適症狀,是治標的有效藥物,但往往一停藥就回到原點,甚至反彈,一發不可收拾。


更有效的類固醇的替代療法


現在的西醫師們對於不用類固醇可以治好嚴重的過敏、自體免疫患者這種說法,一定會感到無法置信,不易理解,那是很自然合理的現象。


筆者在本書並非是要故意挑戰其他醫師的權威,而是以一種分享的心情,將個人多年來的臨床治療此類患者之心得作一說明,並且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盼能對免疫失調所引發的諸多疾病的治療,貢獻一份心力。


免疫失調疾病,如果能在未發病之前就能攝取優質油脂,調整到最佳的Omega-6Omega-3必需脂肪酸比例,後續的疾病往往是可以避開的。


根據個人有限經驗,就算已經發病了一段時間,如果能在第一個月,每天給予最大劑量的OMEGA-369植物油(每公斤體重1c.c.),多醣體及抗氧化山酮素,其效果往往可以比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的效果更快更好又安全,不妨一試。


就算已經在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的患者,還是可以同步實施以調整體質為目的的新五行細胞療法一段時間後,再行類固醇藥物的逐步減量。


類固醇藥物不可立即停用,而是得到主治醫師的許可後逐步減量。因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後,患者本身的腎上腺已受到抑制,無法分泌固醇類荷爾蒙。斷然停用類固醇會引發固醇荷爾蒙缺乏的症狀,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類固醇藥物只能緩和的減量(Tappering)如每天4顆減為3顆,每天一顆減為半顆等等。視個人疾病健康情況緩緩減量,並密切注意身體的變化。


經由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而使其自體免疫疾病受到良好症狀控制的患者,想服用任何含多醣體及抗氧化成份的健康食品時,均應密切注意其食用安全劑量。應由極小劑量開始。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王群光自然診所官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